全国服务热线:400-0379-440

新闻中心 PRODUCT DISPLAY

津南踢馆:依靠全新的隐身技术空战中歼20能提前发现F22么?充气假目标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2 109 次浏览

  问:堂主,既然歼-20比F-22晚出,似乎歼-20的雷达和隐身材料要比F-22的要晚出很多,而且好像并没有听说F-22在进入中期升级维护的时候更换先进的雷达和隐身涂料,那么理论上来讲是不是歼-20的能比F-22要稍微先进一点,可以先发现F-22?

  这个啊,就像说现在的手机比90年代的电脑先进很多,运算能力超强,但是你能说手机的屏幕比90年代的电脑大么?

  图:老台式机的显示屏尺寸不会很大,12-21英寸是最常见的,但哪怕是12英寸也不是手机可以比的。

  代隐身材料已经解决了X波段和C波段的火控雷达频率下的隐身问题,而战斗机基本都是X波段的火控雷达。之后的技术进步主要是针对的维护性和频带宽度,要求维护简便,而且要在战斗机比较薄的涂层限制下尽可能覆盖比较长的波段。

  图:F-22有三层涂料来减少其雷达特征:层密封飞机的表皮,并有助于粘合另一层。第二层是有着镀银薄片混合聚氨酯材料的导电涂料,用以减少排放源的雷达波反射。第三层也就是最外层,表面漆层的性能包括用含有金属基材料的涂层来减少辐射,以降低被雷达和红外设备探测到的风险。因为性能不合格,每架F-22涂料增重了272千克。

  80年代F-117的隐身能力面对L波段就比较吃力了,但是现在歼-20用的基本都能保证L波段下的效果,这就是很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针对的是地面、舰载雷达和预警机,而不是针对战斗机的X波段火控雷达。

  图:2017年3月,美国空军为155架现役+20架后备F-22战斗机续了一份4000万美元的涂层更换合同。一来是吃了去年大合同里固定投资的老本,二来有赖于F-35的涂层新技术应用减少了宝贵的人工费,故而单机换漆单价从超过508万美元直降至不到23万美元,只有首批价的1/22。

  所以歼-20和F-22对抗,那双方的隐身能力对对方的雷达影响的效果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并不存在本质性的差异。

  图:要说隐身技术,那就得提一下长期被视为骗局的“最强”隐身技术:等离子体隐身。他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流传的开放式,即被对方空空导弹雷达锁定时喷出去导致对方雷达脱锁,一种是未见网络讨论的封闭式,可以替代隐身涂层。2008年3月,一架F-22因进气道内的一小片隐形涂料脱落卷入F-119发动机,导致风扇叶片被打坏,可想而知这涂料得多厚多重多结实。如果真能研制出来封闭式等离子体发射器,就会用在这些特殊的地方,可以减轻飞机重量,新式涂层也是如此。

  图:新式涂料的另一个努力方向是增强粘结强度,减少维护需求。这架F-22因为长期飞行,雷达罩后方的涂层已经脱落。

  问:堂主,最近某乎上有一篇文章,他认为了长期以来国内军迷、学者对F18有误解,阐述了F-18E的DLI任务能力不比F-14差的理论,还列出了好几张表格,感觉像摸像样的,但是我怀疑文章在为中四(西方标准)洗白,不知堂主怎么看,那篇文章讲的是否有道理?

  因为这篇文章本身就是在故意张冠李戴……开头先来了一句“海军防空最为重要的甲板起飞截击(DLI)任务中,二者的实际表现又如何呢?”

  问题是,海军防空最重要的是“FLEET AIR DEFENSE”舰队防空任务,这个任务是飞机挂弹从航母起飞,在规定的150海里距离上开始巡逻。也就是二战时期说的直掩机,发现敌人出现后不是从航母甲板起飞拦截,而是直接用空中已经在飞行的飞机拦截。

  单架飞机带弹巡逻时间越长,执行总的防空巡逻任务需要发动的架次数量越少,也就降低了出勤率压力。能在任务范围巡航2小时的,就相当于两架只能巡航一小时的任务能力,却只需要一半的出动压力。美国人用变后掠翼其实就是为了延长这个巡逻时间,高速性能反而是次要的。

  图:F-14之前,美军甚至打算用F6D导弹手这种平直翼亚音速飞机执行舰队防空任务,就是看中它的长留空时间。

  而且在DLI截击任务的数据解读中,也是故意歪曲。截击任务要求的是相同任务距离内,谁需要的时间最短,谁性能更好;或者是相同任务时间内,谁的截击距离最远,谁的性能更好。

  而他列出的两张数据表内,大猫挂四发麻雀,截击242海里外目标只需要0.89小时,而对应虫子截击239海里需要1.01小时,算是基本相当的距离,少了0.12小时时间,这差距还少?

  图:原文注释称,F-14D,甲板起飞截击(DLI)任务,M1.5赶路,45000英尺高度,携带4枚AIM-7和4枚AIM-9,截击半径为155海里,任务时间0.58小时。携带4枚AIM-54、2枚AIM-7和2枚AIM-9,以及2个280加仑副油箱,截击半径为189海里,任务时间0.7小时。携带2枚AIM-54、2枚AIM-7和2枚AIM-9,以及2个280加仑副油箱,截击半径为204海里,任务时间0.75小时。以上任务均抛弃副油箱。他根本不敢列出F-18系列的FAD任务性能,这个呵呵……

  图:原文注释称,F-18E,DLI任务,M1.4赶路,40000英尺高度,携带2枚AIM-120,截击半径为170海里,任务时间0.61小时。携带2枚AIM-120、2枚AIM-9和1个480加仑副油箱时,截击半径为201海里,任务时间0.73小时。携带2枚AIM-120、2枚AIM-9和3个480加仑副油箱时,截击半径为279海里,任务时间1.15小时。以上任务均不抛弃副油箱。

  他吹嘘的201海里0.73小时对比204海里0.75小时那更扯淡了,大猫是携带了两发AIM-54,也就是可以在截击点往外延伸100海里距离,拦截到314海里目标,而虫子用同时期的AIM-120充气假目标,就算射程有50海里,也无非是251海里目标,拦截目标距离差了50海里,时间差不多,那谁的性能好?

  图:AIM-54是F-14的核心武器,一枚的重量就有460公斤,是AIM-120的两倍半还多。

  当然后面他又开始说AIM-54性能差了,吹F-18的优势这时候又开始拿服役20年的AIM-120的优势说话了,这不就是欺负大猫不能用AIM-120么……

  比飞机性能就老老实实比飞机性能,看看挂更重的AIM-7的F-14相同截击距离性能差多少再说。

  图:FA-18E在1995年才首飞,这时候作者拿来对比的F-14A,大部分都已经退役了,还在服役的是1988年服役的F-14D,其F-110-GE-400发动机的推力比早期F-14A的TF-30P-412有大幅增加,从93千牛增加到124.5千牛,飞行性能尤其是爬升能力有很大提升,不知道为何作者避而不谈。

  问:讲武堂今天讲到法国留在北非的世界第四海军,为什么没有起义加入盟军,反而被皇家海军围剿了?离土伦不远,哪怕回归本土也能活命啊。海军被英国人围剿,船沉人亡,法国人不恨英国人吗?戴高乐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一下盟军间的同室操戈?

  维希法国保持“独立”的基本本钱就是俩:海军和法属北非。希特勒允许法国南部地区保持“独立”而不是直接占领,甚至很长时间抓犹太人都被贝当堵回去了,就是为了防止法国海军和北非落入英国人手里。德国人其实很想都拿下来,但是法国人摆出来你只要南下我马上就投降英国的态势,才维持现状放过维希法国。

  图:德国占领了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和北部地区,留着南部给维希法国政权,这也是因为地中海里有自己的盟友意大利人,海空军都有现成的基地。

  另一方面,如果真把舰队和北非交给了英国,那德国人没了顾忌,就会直接占领法国本土,所以也不能真这么搞。

  图:1923年鲁尔危机期间,进驻鲁尔地区的法国占领军在持枪呵斥一名德国老人。一战后法国对德国极其凶残。反过来在二战时期,德国人要是想以眼还眼,法国要吃不了兜着走。维希政府控制区约占法国本土领土面积的40%,贝当与德国占领当局合作,以换取轴心国不瓜分法国的承诺。不然意大利对法国东南部领土可是很有想法,为此还主动对法国宣战,只不过打败了。

  所以法国人需要同时提防德国人和英国人,把这些筹码都抓在手里才有话语权,而英国人和德国人都要想办法抓住这些筹码,弩炮行动打法国舰队只是三方博弈的一部分而已。

  图:1940年7月3日,英国皇家海军发起“弩炮行动”,袭击停泊在阿尔及利亚西北奥兰以及其他港口的法国舰队,击沉、击伤或俘获法国舰队的大部分舰艇。5日,维希政府与英国断交。

  当然最后火炬来了,美国人直接登陆北非,法国人丢掉了跟德国讨价还价的本钱,希特勒直接就拿下了法国南部,终结了维希法国的“独立”充气假目标。

  图:弩炮行动后纳粹德国在法国张贴的宣传海报“记住奥兰!”1942年盟军在北非登陆行动遭到法国舰队攻击。维希法国军事首领达尔朗决定和盟军和解,命令北非法军停止抵抗,本土舰队前往北非接受英国人收编。但本土舰队拒绝命令,土伦港内的上百条战舰自沉,这就是弩炮行动的后果。

  至于戴高乐,他跟贝当实际上是有默契的,要维持舰队和北非的安全。但是他的本钱太小,这个问题上英国人根本就不搭理他。

  问:新年快乐!帅的不要不要的堂主,今天看CCTV7新闻讲到火箭军地下战备值班,看那个地下指控中心设备似乎很简单。以前看冷战时期的记录片,美苏地下指控中心有很多设备,各种机柜、显示器、指示灯交织出一个绚烂的世界,我们的怎么这么简单啊,又或者是不给看?

  拿80年代末的大砖头手机出来,对比现在最新的MATE40PRO或者IPHONE12,是不是觉得现在的手机真是好简单、好简陋……

  那充满工业美感的按键怎么消失了?代表电磁波刺破青天的天线怎么没了?声音直通空气,充满几何美感的蜂窝状听筒和麦克风怎么也消失了?

  指挥中心的设备也是一样的,你看阿波罗登月甚至90年代我们打长征火箭,指挥中心里面多热闹,每个工位前那是一整排的各种按钮,还带灯的,比跑马灯电竞键盘都华丽,一看就是特别专业。

  现在看看发射卫星,那些民营渣渣甚至直接连坐席都是普通办公桌,显示器直接摆台上连LOGO都看得见,控制用的也就是十几块钱的戴尔键盘,一看就是民科。

  电子技术这些年进步实在是太大了,冷战时期的8英寸软驱,光一个驱动器尺寸就相当于现代一个主机了,也没有窗口化操作之类,往往只能用几百个键的专业键盘一一对应操纵指令,屏幕本身太小而且还不是窗口界面,往往还得一个屏幕显示字符一个屏幕显示图像,这么搞下来能不绚烂么?这光污染都快爆表了。

  尤其是当时大屏幕显示还很弱鸡,往往是用投影,必须降低环境光强度才能看得见大银幕上的图像,这样环境一暗,各个工作台的屏幕和键盘又特别亮,对比起来特别科幻感。

  问:来踢一次,为什么苏俄同时研发装备那么多种野战防空系统,道尔、通古斯卡、铠甲,后两者的导弹和防空炮还都是一样的。他为什么不选择道尔加专业防空炮的野战防空模式呢?

  这些武器本身就是不同级别,甚至不同军兵种的武器,互相之间至少在苏联体系内是不存在可替代性的。

  铠甲是属于防空军的,用途是固定阵地近距离防空,所以采用了轮式底盘设计,用的火炮也就是末端捡漏,所以其实跟通古斯卡的双管炮并不一样,射速很低。防空军不需要高机动性,自然也就不需要通古斯卡昂贵复杂的履带式底盘。

  而通古斯卡是陆军团级部队的伴随防空火炮,是跟在坦克和步战车后面的,在他研制的时候针对的目标主要是从超低空突然出现的强击机和直升机,当时主要打击方式也是近距离投弹或者发射火箭弹,为了阻止他们投弹,所以射速更高的火炮是必需品。而配备的导弹也只是为了应对反坦克导弹射程增加,目的也是打击低空发射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

  道尔则是师级防空导弹,在前线超低空任务交给通古斯卡以后,他要求罩住师的后方,不被中空来的敌机打击,所以要求较远的射程和较高的作战高度,因为目标飞行高度大反应时间也就长,不需要通古斯卡那样迅速的火力到位能力。

  实际上80年代以前,萨姆8+ZSU-23-4的模式就是你说的道尔加专业防空炮,道尔实际上只是萨姆8的相控阵+垂直发射化改型,导弹都是基本差不多的。而通古斯卡是因为ZSU-23-4无法打击发射反坦克导弹的武装直升机,所以增加了防空导弹能力后开发出来的新一代三位一体防空炮。

  问:帅堂,回顾一战,德棍如推翻施里芬计划,在西线设置数道纵深战壕,只防守不出击;主力东调,突击至彼得堡到高加索,先肢解俄国,夺取东欧大粮仓和乌克兰煤铁资源充气假目标,能否建立持久战能力耗死英法?以当时德国实力,能否先打残俄国?

  实际上在英国发出对比利时中立地位的保障后,德皇认为这是如果德国不侵入比利时,英国就不参战的善意,马上就高呼要把部队从西线调到东部去。只是小毛奇很遗憾的告诉他,部队现在正在全力往西线部署,要调头往东陷入混乱的话,被法国人趁机进攻甚至英国人也背信弃义的话,那就是自杀……

  图:法德边境北部是卢森堡、比利时、荷兰这三个小国,比利时国土宽度不过100公里左右,德军一个突击就可以穿越,然后直击法国首都巴黎。

  西线战略,主要是对于普法战争和拿破仑1812年战争总结的结果。在大总参谋部看来,因为法国的战略纵深小,从法德边界出发三百多公里就能到达巴黎,如果能进行一次短促的突击直接拿下巴黎,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西线战斗。毕竟是巴黎拥有法国,而不是法国拥有巴黎。哪怕法国人战斗力强,但是德国人战斗力更强,不怕跟法国人发生主力决战。

  图:法国人口密度图。全法国人口6700万,大巴黎区人口1100万,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经济占比更高。从比利时进攻巴黎,还能顺道把法国北部的重工业区也占领了。

  而东线的问题就跟西线相反,俄国人战斗力弱,但是地方实在是太大了……从东普鲁士出发到彼得堡也得700多公里,还是大量河流沼泽密林,从德属波兰到莫斯科更得要1200公里以上。距离大增,加上战线宽度也大,部队进攻光是铁路换乘问题都要命。

  哪怕俄国人不抵抗,让德国人的骡马师团行军,也得至少两三个月才能占领决定性目标。而且俄军也可以采取避战战略,哪怕丢掉白俄罗斯、波三小和波兰对俄国国力影响也不大,还能靠拉长的后勤线自动解决掉德国人。

  图:在德国人之前,拿破仑已经远征过俄国,成功占据了莫斯科,但是俄国人就是不投降,结果还不是灰溜溜滚蛋。

  尤其是一战开局是的八月炮火,等于打俩月就得陷在秋雨的泥泞里面,三个多月就得下雪了,比起就在眼前的巴黎,莫斯科和彼得堡那真是不香……

  图:一战前50年,普鲁士打赢了普法战争建立德国,第二帝国在一战前很自信。既然能一战摧毁最主要的敌人法国,那何必舍近求远去打俄国?除非德国人预知一战西线打不赢,才可能考虑先解决俄国。就算这样,也得第二帝国舍得让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独立建国,才能切实控制这些,进而摧毁俄国。不经历惨痛的失败,德国人不会放弃自信和利益的。

  问:昨天刚看完俄罗斯战争电影《波多里斯克军校学员》,里面有个镜头是苏联动员军民,沿着道路两侧挖开了很深的沟壑,这个深沟就是起到限制装甲车辆行驶的目的吗?让装甲车只能开在宽阔的路上做靶子,也就是传说中的反坦克壕沟?

  这也是一种反坦克措施,不过反坦克壕一般是在战线上横向展开,而不是这么搞。毕竟道路的长度太大了,还存在路网充气假目标,要全挖了那工程量太大。

  图:反坦克壕沟垂直于对方进攻轴线,阻止坦克前进。路两侧的壕沟能限制坦克部队展开,应该是配合伏击阵地用的,把敌人困在这段路上打。

  问:堂主,现在柴油机都能做小的同时还能保证动力,那么是不是日后可以在非一线的轮式军车上考虑普及插混动力了?

  问:堂主说二战德国如果不进攻苏联,过几年苏联也会进攻德国。但如果这样,美英还会帮助苏联吗?如果希特勒能忍住也不打英国。

  希特勒不打英国,英国也得打他。希特勒控制了全世界一半的主要工业区,那这样的政权必然是全世界的敌人。

  图:1932-1939年9月开战,德国国债从115亿马克增加到371亿马克,不开战就会被债务压死;借债投资的各类工厂产能过剩,不开战就会被失业潮压死,所以德国一定要开打才行。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可不能忘了啊。

  问:堂主,又有人说清华毕业生去美国北斗被破解的事了,民用的破解对北斗的整体安全运行影响大吗?就认可你的见解,说一下吧!

  这个事的传言就一直没断过,被各大营销号广为流传。北斗分为民码和军码,虽然民码在2012年就已经公布了,但是高博士公布的是编码规则。通过对卫星民用伪随机码进行复制,然后依照gold码的序列进行公式推导,从而解析出最终编码规则。

  那北斗的军码不可能被破解么?当然有可能,如果能调用全球的卫星监测力量和量子计算机进行配合计算,理论上有可能。加密与破解本身就是双螺旋结构,不断地对抗并促使另一方技术进步。

  图:美国人在伊拉克、阿富汗打了那么多年仗,且不说游击队缴获,单是美军自己倒卖的物资就是海量,区区军码GPS导航定位仪还不卖的满世界都是。

  问:堂主,未来在城市的废墟中作战,步战车、小口径自行高炮、巡飞弹、查打一体无人机、作战机器人这样的搭配才是最有效的吧?如果是这样,坦克的最强防御地位是否松动?

  坦克是地面突击力量的核心重点,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不过巡飞弹、小型自杀式无人机等低可探测度的目标确实会带来不少麻烦,防空武器需要进一步下放,战争的成本被拉高。

  问:堂主,突然想到,我们航母前岛链吸收伤害的战术目标很悲壮啊!问题是在美军一个编队12架B-1b近500枚远程隐身导弹打击下(一架B-1b携弹36枚)能存活多久,有应对策略吗?

  B-1B如若真的出现在战场上的话,美军必然会派大量航母舰载机进行保护。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导弹顶不住,那就打掉载体B-1B;F35B/C难缠,那就直接打掉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充气假目标。把问题全都扼杀在萌芽之中。

  图:无法防御,只能主动进攻互换,用我们的反舰弹道导弹去摧毁美国航母群,这本来就是海军航母前出的目的。

  从军事角度来讲有必要,高精度的图像会让许多隐匿手段失效,例如绝大部分的充气假目标都会被识别出来。虽然使用效果好,但是它太贵了,是否使用还是要看具体需求。

  图:美国公布的伊朗火箭发射架照片。分辨率几厘米、十几厘米的卫星图片,可用于判断对方装备性能,这是低分辨率照片做不到的。

  图:这是俄国RS-26导弹发射车的照片,高分辨率下可以判断发射筒长度和直径,进而推算导弹长度和直径,结合其他情报评估射程与弹头数量等。

  图:T-64的油箱弹架。这种东西体积大,车体内部空间本来就有限,不适合自动装弹机;第二加工麻烦于是就贵。